开云官方入口

做好“五篇大文章” 以高质量金融供给服务高质量发展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当前金融服务薄弱环节的重大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为一家根植首都的银行,北京银行如何发挥自身业务特色与主场优势,精准助力首都经济重点领域发展,做深做透五篇大文章?近日,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向《金融时报》记者全面阐释了北京银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行动方案。

  “北京银行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霍学文表示。

  《金融时报》记者:近年来,北京银行将科技金融置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自提出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以来,北京银行科技金融服务有哪些新的举措和成效?

  霍学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加快建设与之高度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北京银行把深耕科技金融作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务实行动以及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战略方向。

  创造市场,明确战略规划蓝图。把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启动“专精特新·千亿行动”,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专精特新企业贷款规模突破1000亿元、授信户数突破1万户。目前,北京银行已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1.1万户,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超600亿元。未来,北京银行将抢抓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工业化等发展机遇,深入拓展科创企业客户,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持续扩大科技创新关键领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规模。

  创造产品,构建梯度培育体系。在企业早期培育的第一梯度,推出“金粒e贷”,超前布局具有专精特新发展潜质的“金种子”企业。在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第二梯度,推出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线上信用类贷款产品“领航e贷”,全线上操作、无需抵押担保、资金随借随还,额度最高可达2000万元,期限最长可达3年,产品规模突破240亿元,支持企业超3200家。在企业发展壮大的第三梯度,构建“三横一纵”协同贯通发展格局。未来,北京银行将进一步精准定位科创企业在融资、咨询、国际化等方面的需求,打磨全方位、立体化、全周期产品矩阵,助力更多科创企业发展。

  创造品牌,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独家冠名、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全国首档聚焦专精特新领域的纪实观察类节目《专精特新研究院》,获得政府、监管、同业、媒体的广泛关注与认可。未来,将携手北京广播电视台持续优化升级《专精特新研究院》内容形式,树立服务专精特新的专业市场形象。

  创造服务,强化综合金融供给。坚持总分联动、部门协同、组合金融、综合服务的经营方针,打造总分支多层级专营体制,设立总行科技创新金融中心、分行专职管理团队,建设小巨人创客中心、科创特色支行、信贷工厂。发布“撮合赢”服务平台,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供需对接通道。未来,将进一步健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科创企业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构建“一站式”、一体化的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体系。

  创造价值,搭建开放共赢平台。“三位一体”建设企业之家、客户间市场、生态伙伴平台,打造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的银企生态体系。设立创投私募工作室,以“商行+投行”联动全面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能级。未来,将持续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推动与专精特新企业共创价值,实现银行与企业共赢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成为越来越多金融机构锚定的新增长点。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北京银行对转型发展的策略作出了怎样的调整?目前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霍学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绿色金融是关键一环。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意味着我国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将发生深刻转变,将催生百万亿元量级的资金需求。当前,绿色金融面临加快量化发展、ESG约束等发展趋势,北京银行将紧跟趋势,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道路。

  健全组织体系,统筹绿色金融发展。构建起总分支联动的绿色金融业务垂直管理体系。总行层面,设立绿色金融专职管理部室;分行层面,成立绿色金融专职团队;支行层面,设立通州绿色支行(北京地区首家以“绿色”命名的支行)、门头沟绿色支行,形成北京地区“一东一西”绿色特色支行空间格局。

  加大资金投放,绿色金融快速增长。在《2023年授信业务指导意见》中,明确将绿色金融作为优先投放领域,加大对节能环保、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领域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1468亿元,较年初增长33%,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充分用好货币政策工具,成为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合作银行,精准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

  创新服务模式,形成绿色产品谱系。聚焦绿色金融场景,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持续搭建“绿融+”绿色金融品牌下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形成包括绿融贷、绿融债、绿融链、绿融家在内的四大系列产品服务。2023年3月,发布基于可量化环境效益的碳账户挂钩贷款产品“京行碳e贷”,迈出量化碳金融的第一步。2023年9月,在服贸会发布“碳惠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根据绿色属性认定结果,北京银行为企业和项目量身定制包含利率优惠、快捷审批在内的专属绿色贷款、绿色贴现等融资服务。

  广泛凝聚力量,共筑绿色金融生态。积极与交易所、企业、高校等各类机构,围绕绿色金融、ESG、气候投融资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打造“产、学、研、融、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放共赢的绿色金融生态圈。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成为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成员。与北京绿色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与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数字人民币+碳金融”创新应用。与通州区政府签署绿色金融合作协议,作为唯一金融机构,受邀参与发起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与中央财经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起设立双碳与金融研究中心,共同探索绿色金融前沿阵地。

  《金融时报》记者:在您看来,在做好普惠金融服务这篇“大文章”过程中,中小银行具有哪些优势?北京银行在践行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霍学文: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中小银行深耕区域市场,下沉服务重心,凭借差异化定位、本地化优势、特色化经营,建立更为灵活、多元、适配的产品和服务谱系,成为服务中小企业的主力军。作为中小银行的代表,北京银行深耕普惠金融,不断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普惠金融贷款增速自2020年以来每年保持在30%以上。

  围绕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北京银行打造多层级、专营化组织架构,总行设立普惠金融部,分行成立普惠金融专职部门,组建普惠专营团队,建立信贷工厂、小企业审批中心,打造专营支行,实现小微业务组织架构、队伍建设、绩效考核、风险管控的集约化运作做好“五篇大文章” 以高质量金融供给服务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评估考核机制、尽职免责机制。未来,将积极探索与监管部门、政府机构信用共建、数据共享、风险共担,形成普惠金融提质增量、降本增效的良好发展局面。

  围绕提升用户体验,打造数字普惠体系。北京银行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等前沿技术,打造普惠拓客平台、小巨人APP、网贷平台三大数字化平台。推出数字普惠金融陪伴计划,上线“小巨人”普惠金融APP3.0版。开发建设由内外数据结合、加强数据驱动、汇聚专家经验的“标准打分卡”。未来,将积极运用前沿金融科技,完善前中后、全流程、智能化线上金融支持平台,持续提升用户体验,真正推动普惠金融业务成就“小巨人的大事业”。

  围绕服务多元需求,丰富产品服务供给。北京银行推出专精特新专属信贷产品“领航e贷”、文化小微企业线上产品“文旅e贷”、北京市首款线上对公银税互动产品“银税贷”。研发业内首个运用知识产权大数据自动化审批的科创企业专属产品“科企贷”。未来,将持续做深做透做细综合化金融服务,深度细分客群,以企业生产、流通、销售等经营场景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普惠金融产品谱系,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

  《金融时报》记者:“养老金融”也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重点工作。在您看来,发展养老金融有哪些重要意义?作为中小银行,北京银行可以为养老金融的发展贡献哪些智慧和力量?

  霍学文: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程度深、速度快,发展养老金融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务实行动。北京银行积极为服务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打造全方位产品矩阵。北京银行成为首批获得个人养老金业务展业以及个人养老金基金代销双资格的商业银行,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突破120万户,是唯一一家突破百万的城市商业银行。打造全谱系、开放式、精品化养老金融产品超市,上线包括储蓄存款、养老金基金、养老理财、养老金保险在内的特色产品,率先推出养老金基金Y份额零费率认(申)购模式,降低客户投资成本。未来,北京银行将完善银发客群金融服务体系,将优质服务嵌入老年客群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

  推动全流程服务优化。北京银行线下设立“长者驿站”特色服务网点,改造网点动线、高低柜、座椅、填单台等基础设施,设置专属柜台、养老专员,以定制式综合服务,全面提升适老金融服务水平。线上开发“尊爱版”手机银行,推出养老金专区、投教专区,整合医养、康养、社区资源,打造全功能、全流程、全渠道“一站式”养老金融服务模式。未来,将主动寻找场景、融入场景,构建养老形态突出、投资特色鲜明、贴合个性需求的养老产业生态体系。

  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北京银行把发展养老金融、儿童金融作为“一老一小”突破口,全力打造“伴您一生的银行”。目前,拥有超2800万零售客户,零售AUM余额突破1万亿元。未来,将以扎实的客群基础、丰富的资产配置、多元的服务渠道,全力打通“儿童金融—成长金融—创业金融—家庭金融—财富金融—养老金融”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闭环,链接客户每一个“人生关键点”,与客户形成长期、稳定、共赢的关系。

  《金融时报》记者:您曾提到,“北京银行转型发展的目标就是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银行”,目前北京银行打造“数字京行”的成效如何?面对金融科技发展新趋势,接下来,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心将放在哪里?

  霍学文:当前,各类新兴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交方式。数字化对银行业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重塑,大力发展数字金融、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是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北京银行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明确“一个银行、一体数据、一体平台”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数字京行”建设。

  夯基磊台:打赢了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战役”。北京银行完成统一数据底座、统一金融操作系统、统一风控平台建设。统一数据底座坚持湖仓一体、数智融合,打通各部门之间数据孤岛;统一金融操作系统打通了原来系统不联通、迭代难、敏捷开发慢等数字化转型难点;统一风控平台推动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技术、规则、程序重构,实现对公业务系统和信贷审批系统一体两用、融合统一。

  业技融合:打造了现代化科技治理体系。北京银行以“保重大项目交付、科技治理强管理”为两大主线,完善重大项目识别、资源配置、管理评价机制,按照“做实信科、做强软开、做稳运营”的思路,落地科技组织架构改革。今年发起的33个重大项目,都是构建于北京银行统一金融操作系统和统一数据底座之上,全部高频交易上云,采用了容器化、微服务、分布式的架构设计,全面支持业务敏捷转型。未来,将继续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强AIGC等前沿科技的深度应用,布局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新一代金融智能基础能力,构建覆盖全渠道、全场景、全流程的智能金融生态。

  乘势而上:开启了“大零售—大运营—大科技”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新三大战役”。北京银行大零售战役构建CPCT(customer客户—product产品—channel渠道—team队伍)一体化管理模式;大运营战役,重塑客户旅程,加强智慧运营;大科技战役以模块化思维、BA-SA机制,推动业技融合,解决业务难点。坚持以业务驱动旅程重塑,以旅程驱动运营变革,以运营驱动科技提升,推动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迈入二轮提速阶段。